作為一個跑菜市場比跑百貨公司還勤快、聞到油煙味就興奮的美食愛好者,空心菜絕對是我家餐桌上的常客。特別是夏天,那翠綠的身影幾乎每天都出現。今天就和大家掏心窩子聊聊這個看似平凡,卻能變化無窮的臺式空心菜料理,分享幾道我真心覺得好吃、做法也實在的家常食譜。(你看,空心菜料理這就自然出現了!)
老實說,我以前覺得空心菜嘛,不就是大火快炒蒜頭?有啥稀奇?後來吃多了、煮多了,才真正體會到它的魅力。那股獨特的清香(有些人說帶點土味,我覺得是大地氣息啦!),脆嫩的口感,還有那百搭的個性,只要一點點巧思,就能登堂入室,成為讓人回味的好菜。
空心菜料理要好吃,第一步絕對是「挑」!這可是我的血淚教訓。我常在早市的阿婆攤買,秘訣就是:
- 看葉子:要選葉片飽滿、顏色鮮綠(深綠一點也沒關係,代表夠嫩),沒有枯黃或水傷。蔫蔫的、葉子顏色發暗的千萬別碰,煮出來口感差很多。
- 掐莖部:手指輕輕掐一下最粗的莖部,能輕易掐斷的表示很嫩。如果掐下去感覺很硬、甚至有纖維感,那煮起來莖部會老,嚼不動。
- 挑粗細:莖不是越粗越好!中等偏細的通常更嫩。太粗的有時纖維多。
- 聞味道:新鮮的空心菜有一股清新的青草香(或者說它特有的味道)。如果有異味或水臭味,直接跳過。
買回來的空心菜,儲存也要注意。我習慣用廚房紙巾稍微包裹根部(吸掉多餘水分),然後裝進保鮮袋,袋口不要完全密封,留點縫隙,放進冰箱蔬菜室。這樣通常能放個2-3天還算新鮮。千萬別洗了再冰,很容易爛!
每次處理空心菜,我都會把比較粗硬的根部切掉一段(大約1-2公分),然後泡在清水裡10-15分鐘,特別是夏天,泥沙比較多。撈起來再用流動清水沖洗乾淨。接著是關鍵步驟:莖葉分開! 尤其是莖比較粗壯的,一定要把莖和葉子切開處理。葉子熟得快,莖需要多一點時間,分開下鍋才能保證口感一致,不會葉子爛了莖還生,或者莖剛好葉子老了。(這點很多食譜沒強調,但我認為超級重要!)
好啦,口水快流下來了,進入正題!分享幾道我超愛做、家人也超捧場的空心菜料理食譜。保證步驟詳細,是我自己在家反覆試出來的心得。

經典蒜炒空心菜
這道菜堪稱空心菜料理界的國民天后!簡單、快速、香氣撲鼻。但要炒得青翠爽口、不出水,還是有點小技巧。(空心菜料理出現!)
- 食譜重點:
- 食材 (2-3人份):
- 空心菜 1 大把 (約 300-400公克) - 記得莖葉分離!
- 大蒜 4-5 瓣 - 拍扁切末或切片,我喜歡多一點蒜香。
- 辣椒 1 根 (可選) - 切片或切段,去籽辣度較低。
- 鹽 適量 (約 1/2 茶匙,視個人口味調整)
- 米酒 1 大匙 - 去澀提鮮,我覺得是秘密武器。
- 食用油 1.5-2 大匙 (豬油更香!素的話用一般炒菜油就好)
- 鍋氣是關鍵,最好用中華炒鍋或厚底深鍋!
- 做法 (我的實戰步驟):
- 鍋要夠熱! 鍋子洗乾淨,大火燒乾,燒到微微冒煙。倒入油,讓油均勻滑過鍋面,也燒熱一點(看到油紋出現)。
- 爆香蒜辣: 轉中大火,立刻下蒜末(和辣椒片,如果用)。快速爆香,聞到濃鬱蒜香,蒜末邊緣開始變金黃(千萬別焦!焦了會苦)。
- 先下莖部: 火力轉到最大!馬上倒入空心菜莖,快速翻炒約 20-30 秒,讓莖部均勻裹上油和蒜香。這時鍋子溫度很高,菜下鍋會有「嚓」一聲。
- 嗆酒提香: 沿鍋邊淋入米酒,會瞬間蒸發產生香氣(這招學餐廳的,效果超好!)。
- 葉子登場: 立刻把空心菜葉倒進去。這時候鍋子還是很熱的狀態。快速翻炒!用炒勺把葉子壓下去接觸熱鍋。大概翻炒15-20秒,你會看到葉子明顯變軟、體積縮小。
- 調味起鍋: 撒入鹽巴,再快速翻炒均勻(大概5-10秒),看到菜葉都翠綠油亮、莖部也呈現半透明狀,就立刻關火盛盤!千萬別戀戰,多炒幾秒就老了、出水了。
- 食材 (2-3人份):
- 我的心得: 這道菜的靈魂就是「快狠準」!鍋熱、油熱、動作快。米酒真的是點睛之筆,去除了空心菜偶爾會有的澀感,留下清香。豬油炒真的有夠香,但用一般油也好吃。失敗點通常是鍋不夠熱或炒太久變黃出水。有一次我心不在焉,邊炒邊回訊息,結果...整盤變黃湯,被家人唸了好久!
蒜炒空心菜成功關鍵 | 常見NG原因 | 補救小撇步 |
---|---|---|
鍋子燒到夠熱、冒煙 | 鍋不夠熱就下菜 | 菜一下鍋就變涼,易出水 |
油量足夠(1.5-2大匙) | 油放太少 | 菜容易沾鍋炒不開 |
莖葉分開下鍋 | 莖葉一起下 | 葉子爛了莖還沒熟 |
全程最大火快炒 | 火力太小 | 變成「燜煮」,菜黃出水 |
鹽巴最後放 | 鹽巴太早放 | 菜更容易出水變軟 |
炒至8分熟就起鍋(餘溫會繼續熟) | 炒太久 | 菜變黃、軟爛、出湯 |

腐乳空心菜
這道是我家阿嬤的拿手好菜!鹹香下飯,風味獨特,把空心菜料理提升到另一個層次。(空心菜料理出現!)
- 食譜重點:
- 食材 (2-3人份):
- 空心菜 1 大把 (約 300-400公克) - 同樣記得莖葉分離!
- 大蒜 3-4 瓣 - 拍扁切末。
- 辣椒 1 根 (可選) - 切小段。
- 豆腐乳 2-3 塊 (視大小和鹹度調整) - 我偏好「辣味豆腐乳」,帶點辣更開胃!一般紅麴的也行。
- 豆腐乳汁 1 大匙 - 就是罐子裡的汁。
- 糖 1/2 茶匙 - 中和鹹味,提出甘味,很重要。
- 米酒 1 茶匙 (可選)。
- 食用油 1.5 大匙。
- 水 約 1-2 大匙 - 調整醬汁濃稠度用。
- 喜歡的話,起鍋前可以淋一點香油。
- 做法 (阿嬤的味道改良版):
- 調腐乳醬: 這步先做!把豆腐乳塊放入小碗,用湯匙背徹底壓碎、壓成泥狀。加入豆腐乳汁、糖、米酒(如果用),攪拌均勻成順滑的醬汁。嘗一下鹹淡(通常夠鹹),如果覺得太濃稠,可以加一點點水稀釋。備用。
- 熱鍋爆香: 大火熱鍋熱油(油溫要高),下蒜末、辣椒爆香至金黃香氣出。
- 先炒菜莖: 下空心菜莖,大火快炒約20-30秒。
- 下菜葉與醬汁: 放入空心菜葉,快速翻炒幾下,讓葉子開始變軟。立刻將調好的腐乳醬汁均勻淋在菜上!
- 快速拌炒均勻: 保持大火,快速翻炒,讓每一根空心菜都裹上腐乳汁。動作要快,因為腐乳醬汁有鹹度容易讓菜出水。如果覺得太乾,可以沿鍋邊嗆入一點點熱水(約1大匙)。
- 起鍋: 看到醬汁均勻包裹,菜葉翠綠(但染上一點腐乳的顏色),莖部也熟了,馬上關火盛盤!千萬不要煮到湯汁很多,那樣口感就差了。
- 食材 (2-3人份):
- 我的心得: 這道菜的靈魂就是腐乳醬!鹹、香、甘、微辣(如果用辣腐乳),超級下飯。選對腐乳很重要,我個人偏愛「廣合」或「廖心」的辣腐乳。糖一定要加,能平衡鹹味帶出甘醇。這道菜比較濕潤,不像蒜炒那麼乾爽,但風味濃鬱,是配粥、配飯的絕佳空心菜料理。有一次腐乳放太多,鹹到全家猛灌水,記取教訓啊!

沙茶牛肉炒空心菜
這道算是升級版的空心菜料理,有菜有肉,營養均衡,沙茶醬的濃郁香氣讓人食慾大開。特別適合想吃得豐盛一點但又不想太麻煩的時候。(空心菜料理出現!)
- 食譜重點:
- 食材 (2-3人份):
- 牛肉片 150-200公克 (選嫩的部位如牛里肌肉片、火鍋肉片) - 醃過更嫩!
- 空心菜 1 把 (約 250-300公克) - 莖葉分離,葉子可稍微切段。
- 大蒜 3-4 瓣 - 拍扁切末。
- 薑 1 小塊 - 切絲或末。
- 沙茶醬 1.5-2 大匙 - 選擇你喜歡的品牌,牛頭牌經典款或素食沙茶醬都行。
- 醬油 1/2 大匙 - 醃肉和調味用。
- 米酒 1 大匙 - 醃肉和炒菜用。
- 太白粉 1 茶匙 - 醃肉用,讓肉更滑嫩。
- 糖 1/2 茶匙 - 提味。
- 食用油 2 大匙。
- 水 或 高湯 約 2 大匙 - 調整濃稠度。
- 可選:一點點烏醋或檸檬汁提香。
- 醃牛肉: 牛肉片先用 1/2 大匙醬油、1/2 大匙米酒、太白粉抓勻,最後加一點油(約1茶匙)拌勻,醃15分鐘。
- 做法 (餐廳味在家做):
- 滑炒牛肉: 鍋燒熱,倒入1大匙油,油溫升高後(不用到冒煙),放入醃好的牛肉片,快速滑炒至變色約7-8分熟,立即盛出備用。避免炒老!
- 爆香辛香料: 原鍋再加1大匙油,燒熱,放入蒜末、薑絲爆香。
- 炒空心菜莖: 下空心菜莖,大火快炒約20秒。
- 下沙茶醬: 轉中火(避免沙茶焦掉),將沙茶醬放入鍋中央,稍微炒散炒香(約10-15秒)。
- 混合翻炒: 放入空心菜葉,轉回大火,快速翻炒均勻。
- 調味與牛肉回鍋: 加入剩下的1/2大匙米酒、糖、以及約2大匙水或高湯(幫助醬汁融合)。快速翻炒。將先前炒好的牛肉片連同流出的肉汁一起倒回鍋中。
- 快速拌勻起鍋: 所有材料大火快速拌炒均勻,讓醬汁包裹住食材,看到牛肉全熟、空心菜也翠綠熟軟,立刻關火盛盤!喜歡的話滴幾滴烏醋或檸檬汁增加香氣層次。
- 食材 (2-3人份):
- 我的心得: 這道是空心菜的華麗變身!沙茶的濃鬱鹹香配上空心菜的清爽,加上滑嫩的牛肉,超級下飯。重點是牛肉要嫩(醊過+快炒)和沙茶醬要先炒香。火候要控制好,沙茶醬容易焦。水量要拿捏,太少乾澀,太多變湯水。這道算是比較「重口味」的空心菜料理,適合喜歡濃鬱風味的朋友。試過用豬肉片代替牛肉也不錯,但風味不同。
看完了幾道經典熱炒,我們來點不一樣的變化!空心菜料理可塑性真的很強。

空心菜煎蛋
這絕對是清冰箱或快速上菜的救星!把空心菜切碎拌入蛋液,煎成香噴噴的菜脯蛋概念,簡單又營養。
- 食譜重點:
- 食材 (2人份):
- 雞蛋 3-4 顆。
- 空心菜葉 (為主) 約1-1.5飯碗份量 (切碎) - 用葉子部分最嫩,莖部也可以切極細末加入。
- 鹽 適量 (約1/4茶匙或更少)。
- 白胡椒粉 少許。
- 食用油 1.5-2大匙。
- 做法 (五分鐘上菜):
- 備料: 雞蛋打入碗中,加入鹽、白胡椒粉,打散成蛋液。空心菜葉洗淨徹底瀝乾水分,切碎(莖部如果要用也切極細末)。
- 混合: 將切碎的空心菜加入蛋液中,輕輕拌勻。
- 煎蛋: 平底鍋燒熱,倒入足夠的油(油多一點煎出來比較香酥),油熱後(滴一點蛋液會立刻起泡),倒入混合好的空心菜蛋液。
- 定型翻面: 先不要攪動,讓底部凝固定型、呈現金黃色(可以稍微搖晃鍋子讓蛋液均勻)。喜歡厚實蛋餅感的可以蓋上鍋蓋悶一下幫助中間熟透。待邊緣凝固、底部金黃後,小心翻面(用大盤子輔助或直接拋鍋,沒把握就煎成散蛋塊也好吃),將另一面也煎至金黃熟透即可。
- 盛盤: 取出切塊裝盤。
- 食材 (2人份):
- 我的心得: 這道超級簡單快速!關鍵是菜要瀝乾,否則蛋會水水的。用葉子部分口感較好。蛋香混合著空心菜的清香,吃起來很舒服,是非常家常的風味。當早餐、配粥、便當菜都適合。算是清冰箱葉子的好方法,也是另一種風味的空心菜料理。

空心菜肉片湯
有時候想吃點湯湯水水,或是天氣轉涼,這道湯品就派上用場了。空心菜煮湯,清甜不搶戲。(空心菜料理出現!)
- 食譜重點:
- 食材 (3-4人份):
- 豬肉片 150公克 (梅花肉或胛心肉較嫩,或用絞肉也行) - 簡單抓點鹽或醬油、太白粉。
- 空心菜 1 把 (約 300公克) - 切段 (莖可以切短一點,葉子部分)。
- 薑 3-4 片 - 去腥提味。
- 水 或 高湯 約 800-1000ml。
- 鹽 適量。
- 白胡椒粉 少許。
- 香油 幾滴 (可選)。
- 做法 (清爽系代表):
- 煮湯底: 鍋中放入水或高湯、薑片,燒開。
- 下肉片: 湯滾後,放入豬肉片(如果是絞肉,先捏成小丸子),煮至變色熟透(肉片很快,約1分鐘;丸子稍久一點)。
- 調味: 加入適量鹽、白胡椒粉調味。
- 放空心菜: 最後放入切段的空心菜(先放莖部,煮約30秒,再放葉子)。水再次滾起後,煮約30秒到1分鐘,看到菜葉轉翠綠即可。
- 起鍋: 馬上關火!滴幾滴香油(可省略),盛碗。
- 食材 (3-4人份):
- 我的心得: 這湯喝的就是清甜!薑片去除了肉片的腥味,帶出湯頭的甘。空心菜不宜久煮,否則會黃掉,湯也會變濁,失去清甜感。所以一定要「最後下鍋、快速煮熟、馬上關火」。肉片要嫩,抓點粉有幫助。這道非常簡單清爽,適合搭配口味較重的菜餚。算是空心菜料理中的小清新擔當。
空心菜部位 | 適合料理方式 | 口感特色 | 料理舉例 |
---|---|---|---|
嫩葉 | 快炒、煮湯、涼拌 | 軟嫩易熟,吸味 | 蒜炒、沙茶牛、菜湯、煎蛋 |
嫩莖 | 快炒 | 清脆爽口 | 蒜炒、腐乳炒 |
較粗莖部 | 切末、醃漬、煮久一點 | 口感較韌 (處理好可變脆) | 煎蛋 (切細末)、泡菜 |
講了這麼多做法,可能你會問:空心菜怎麼煮才不會變黑? 這個問題我也困擾過!除了前面強調的快炒、最後調味、馬上起鍋這三大原則外,還有一個小撇步:炒的時候加幾滴檸檬汁或白醋(真的只要幾滴!)據說能幫助維持翠綠(酸性環境穩定葉綠素),但我覺得效果有限,火力掌控還是最核心。煮湯更是切忌久滾。
也有人好奇空心菜一定要莖葉分開嗎? 其實如果你買到的是非常嫩的品種(像水蕹菜、小葉種),整把下去炒也勉強可以(但還是莖部稍微炒一下再下葉更好)。但如果是市場常見的大葉種、莖比較粗實的,強烈建議分開處理(這真的是我自己失敗多次的教訓),口感真的差很多!尤其是做腐乳或沙茶那種需要稍微拌炒裹醬的料理,不分開的話,為了讓莖熟,葉子早就爛了。
最後,怎麼挑新鮮的空心菜,前面雖然講過,但很重要,再幫大家總結一下重點:
- 葉子鮮綠飽滿不枯黃
- 莖部易掐斷(代表嫩)
- 中等偏細的莖較優
- 聞起來清新無異味
- 切口新鮮不發黑
說真的,空心菜真的是CP值很高的蔬菜。便宜、耐放(相對其他葉菜)、快熟、變化多。從最簡單的蒜炒,到濃鬱的腐乳、沙茶牛肉,再到煎蛋、煮湯,甚至涼拌(但我不太愛涼拌的口感),怎麼做都行。掌握好挑選、處理(莖葉分離!)和火候(快!),就能輕鬆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空心菜料理(空心菜料理出現!)。下次逛市場,別再只會炒蒜蓉了,試試看其他做法,說不定會讓你對這個樸實的蔬菜刮目相看喔!

Q&A 時間 (大家常問的空心菜問題)
A:空心菜煮後湯汁變黑(或帶點紫紅色),基本上是正常的現象!這主要是因為空心菜含有豐富的天然色素(像花青素之類的),在烹煮過程中釋放到湯汁裡。特別是在水比較多的煮法(像湯)或者炒的時候出水較多的情況下,會比較明顯看到湯汁顏色變深。只要菜本身新鮮,沒有腐壞異味,這顏色改變不代表變質,可以安心吃。不過,顏色確實會影響一點食慾啦!想減少變色,記得關鍵還是「快煮快起」,避免長時間加熱,炒的時候鍋要夠熱、動作快,煮湯則是最後放菜、滾一下就好。
A:根部比較老粗的部分,直接炒口感確實不太好(纖維多、嚼不爛)。但直接丟掉有點可惜耶!我有試過幾種方法處理:
- 切極細末: 把粗老的莖部切成非常細小的末(像米粒大小或更小),加入像「空心菜煎蛋」這類需要切碎的菜色中,或者混入炒飯、炒絞肉裡,增加纖維攝取,咬下去其實感覺不太出來。
- 熬煮高湯: 跟蘿蔔皮、玉米鬚之類的一起,丟進去熬蔬菜高湯底(但味道不會很突出就是了)。
- 醃漬當小菜: 切小段,用鹽抓醃一下殺青去生味,擠掉水分,再用醬油、糖、醋、蒜末、辣椒等調味做成類似醃菜的小菜,脆脆的配粥。(這個我試過一次,還可以,但有點費工)
最實際的,還是買菜時挑嫩一點的,或者在處理時,把下面特別粗硬的那一小截直接切掉丟棄,只留下可食用的嫩莖部分。
A:哦!你說的水蕹菜(也叫白梗空心菜、大葉空心菜),我也很愛買!它和一般綠莖(多是中小葉種)的空心菜確實有點不同:
- 外觀: 莖部粗大、顏色偏白或淺綠,葉片通常也比較大片。
- 口感: 莖部特別肥厚多汁、口感非常清脆爽口,甚至帶點「ㄎㄠ ㄎㄠ」的聲音。葉片相對沒那麼嫩(有時會有點澀感)。
- 風味: 我覺得它的「菜味」或有些人說的「土味」會比綠莖種稍微明顯一點點(但新鮮的還是很清甜)。
適合煮法: 因為莖部多汁爽脆,所以特別適合:
- 大火快炒: 蒜炒就非常棒,能凸顯它爽脆的口感。記得莖部要稍微斜切或拍一下幫助入味和快熟。
- 做涼拌菜: 莖部燙熟(時間要比綠莖種長一點點才能去除澀味)後冰鎮,再用蒜蓉醬油、醋、香油等涼拌,夏天吃超級開胃爽脆!這點是綠莖種比較難達到的口感。
- 煮湯: 莖部耐煮一點點,煮湯也OK,湯頭會帶點甘甜,但葉子部分澀感可能較明顯。